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三国:从我被蔡文姬救回家开始 > 第五十一章:太仆王允之子王定

第五十一章:太仆王允之子王定

雒阳城。

南北九里七十步,东西六里十步。

素有九六城之称,占地面积十一平方千米。

有多大呢?

北京皇城接近七平方千米,明清的紫禁城只有零点七二平方千米。

而雒阳南宫约一点三平方千米,北宫约一点八平方千米,这还仅是两大宫殿的面积。

此时,韩茂一脸震惊的,走在繁华的雒阳城边道上。

初次见雒阳,跟记忆里的雒阳还真是不同,韩茂不能不震惊,这雒阳太大气磅礴,宫殿气势辉煌!

就不说别的,单这道路坚硬如夯土,上面还铺了一层层河卵石,路两侧种植了栗、漆、梓、桐四种道树。

这还只是左、右两侧的边道上。

而中央被四尺高的如护栏一样的墙,阻隔的是中央御道,唯有公卿大臣能在上面行走,通行车驾。

这就是雒阳城,取代长安作为东汉帝都!

壮观而宏伟。

韩茂没有停留,仅仅是默默感叹着,这样的城,被董卓烧毁真可惜。

他和小六来到了太学开阳门外。

又行了五六里,得见太学。

太学历经数代皇帝扩建,共建有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

太学正门外,最显眼的莫过于一块块石碑,每块石碑高一丈许,广四尺。

熹平四年(175年)。

蔡邕有感于经学典籍,距圣贤著述的时间过于久远,且文字错误较多,被俗儒牵强附会,贻误学子,误导士林。

于是,他就与五官中郎将堂溪典、光禄大夫杨赐、谏议大夫马日磾、议郎张驯、韩说、太史令单飏等人。

上书奏请正定除了《论语》外的儒家《六经》的文字,汉灵帝予以批准。

于是,蔡邕用红笔将校对后的经学,亲自写在碑上,让工匠刻好立在太学的门外。

一共刻了8年,刻成46块石碑。

这46块石碑,分别将儒家七经《鲁诗》《尚书》《周易》《春秋》《公羊传》《仪礼》《论语》抄刻成石书。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熹平石经,又称太学石经。

石经采用隶书一体写成,字体方平正直、中规人矩,极为有名,又称为“一字石经”。

也是这次启发了蔡邕的飞白体。

碑新立时,来观看临摹的,一天之间,就有车一千多辆,将来往通道堵住了。

而现在只有三三两两的还没抄录的寒门学子,在石碑前,抄录着,瞥了一眼刚到来的韩茂和小六二人,也未理会,又继续埋头抄录起来。

韩茂静立在那前身不曾驻足一次的石经前,他注视着石碑上的字,仿佛跨越了时空。

他阵阵明悟涌上心头,华夏浩瀚文明屹立于世,汉族之魂不息不灭永存。

所由何来?

皆在眼前,这些经学之上也。

只要这些文明文化传播的薪火不断绝,汉族就会永存不灭。

一代代人,哪怕历经无数艰难险阻,万般打击和磨难,也终究会站起来,傲然于世,屹立于万族之中,释放出最璀璨最耀眼的光芒!

花了一个时辰,现在韩茂将四十六块石碑上的七经,全部烂熟于心。

忽而,一个身穿儒服学子背着背篓,观察韩茂许久,冲着韩茂抱拳拱手道:

https://www.ibqg.cc/book/31032/7053956.html

本站地址:www.ibqg.cc
最新小说: 从抽卡开始做皇帝 皇帝群吹逼的我,成了课本神秘人 大秦:我们刚穿越,你在罗马称帝 大唐:质子十年,率百万大军归来 大明,本来想摆烂,结果系统来了 三国:我马谡只想作死 兰芳 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我在三国骑砍无双 穿越朱元璋:朱棣,你来当太子